每每佛菩萨生日,不少民间团体会组织信众去寺庙烧香拜佛,捐赠香油钱。或是凑钱买些鱼苗,跑到河里放生。
有些人不乐意,但又害怕因一次“缺席”佛菩萨们就会抹去自己之前所做种种的福报。所以,尽管如“绑架”一般,该摊的钱一分不能少,还必须让家人陪同吃斋一天。那么,这种含芥蒂的“异化”布施会有福报吗?学佛人到底该如何行布施?
《增一阿含经》上有这么一则故事:一个叫阿那邠邸的长者来到祇树给孤独园礼佛。佛问:“长者,你家常行布施吗?”长者回答:“是的!只是我家不宽绰,所布施的饮食简单粗鄙,多寡不一,只怕换不来多少福报。”
佛笑着回答:“长者,布施所积福报不是看所布施之物的好丑、多少,而是看你有没有一颗愿意布施、愿意分享的心,唯至诚用心,勿有增损,这才决定你的福报多少。”
佛为阿那邠邸长者讲了一个故事:过去久远前有一梵志名叫毗罗摩,他的钱多得花不完。因为钱多,他用八万四千个银钵装满金子,用八万四千个金钵装满银子,用堆积如山的牛羊、服饰、器具布施四方修行者。须食与食,须衣与衣,病瘦医药,甚至备了八万四千玉女,连传宗接代的事都替修行人们考虑好。可是他的福报却并不比一些布施少之人多。
长者觉得很奇怪,为什么布施如此之多他的福报并没有异于常人?此梵志到底缺少了什么?佛告长者,这位梵志就是你的前世。为什么布施多,福报少?皆因梵志太在意布施的数量,只想着换得的福报而缺乏一份虔敬。
佛告长者:布施如此之多,不如作一房舍建一塔寺,给僧人修行,此福不可计量。建塔造寺,不如受三自归佛、法、僧众,其福德不可称计。建塔造寺,受三自归,此虽有福,不如受持五戒。
受持五戒之功德,又不如弹指间的悲悯众生之心。有一颗慈悲之心,又不如须臾之间对世间起不可乐想,思五蕴皆空
< img src="https://www.rhnsx.com/imgs/4083/03389759.jpg" style="width: 333px; height: auto;"/>
。佛告长者:“若欲布施之时,若多、若少、若好、若丑,欢喜惠施,勿起想著。手自布施,莫使他人。”
学佛人行布施,不要攀比布施之物的多少、好坏,布施不是一场交易,不能用布施数量衡量福报多少。要心生欢喜,亲手布施,勿起妄想,福报自来。同时,对学佛人而言,布施不如三自归,不如持戒,不如一颗悲悯心,不如学习佛法,理解空的真谛。
但愿天下学佛人,理解布施的真谛。佛菩萨的生日,更不该沦为某些人敛财的骗局……